雖然那部帶著真皮香味的高級房車,也曾在夢中造訪過我,我看見套著馬靴的自己,那麼從容優美。
但「做自己」,卻是我絕對的主張。
漸漸知道,我是一個越來越自在的人,不僅僅是「外面的自在」,也包含了「內心的自由」,更是「使用上的自在」,人生的這個階段,有空間的休旅車,其帶給我的靈活寬闊,絕不是氣派的房車可以給予的。
每天在我的車上進進出出的書包啦、球具啦、球鞋啦、手提袋啦、手提電腦啦、化妝包啦、隨手用書啦..起碼也8個袋子以上,車上的某一個空間是專門為它們備著的。老實說,我非常不喜歡為了某一個該帶而沒帶的物品,浪費雙倍、甚至三倍以上的時間與精力來做善後的工作。
我還記得3年前當大兒子決定不繼續學習大提琴後,我一方面失落著,卻也一方面欣喜著,喜悅著提前退役的大號提琴,讓出了它那麼珍貴的空間給下一個使用者。
每天放學後車上總會有各式點心來餵養餓了的孩子,置物箱上頓時換身為精彩的餐桌,這時整個車上最有風華最吸睛的就是平時不會多看兩眼的置物區了。
這部休旅車有著龐然的身軀,有那麼一次,我貪念著能夠多省些進出停車格的時間,索性車擱著,非常匆忙地去接孩子上車,警衛先生毫無客氣嗆著:「請妳的司機把車開走!」,面對霸氣的警衛,小女子我也是有個性的...:「我就是司機本人!」。
司機態度頓時360度的一個大轉變,眼神散發出帶著佩服的餘光,不知怎麼回事,理虧的我卻像佔了上風。特別的是,從那個事件後,這位充滿仁慈的警衛,總是額外給我一個特別的位置,讓我可以合理地在不能說理的尖端時間,可以安然的把車暫停在車格裡,安全順利的把孩子帶上車來。
台灣真是個處處充滿人情味的美地啊⋯⋯
那一天,爸爸說了:「孩子大了,要不要換房車了?」
幾種聲音頓時如雨後春筍⋯⋯
妹妹🧍♀️:「No, he is my twin brother。」
媽媽:「我不想下雨天,上下車淋雨6次開關行李箱😖。」
弟弟🧍♂️:「不能,我喜歡賴在大車車裡🛌🛋。」